本发明涉及的是用于消除有机相与水相所形成的乳化状态体系而使其能相互分离的破乳剂,它虽尤其适合但并非仅限用于以青霉素生产为代表的对发酵液作萃取分离时的破乳化。
在有机相与水相间进行萃取分离时,两相混合体系常易发生乳化而使两相界面模糊不清,难于分离。为此常需使用破乳剂,消除乳化现象,使有机相与水相能有效地分离开。
以青霉素生产过程为例,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从青霉素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由于发酵液中含有的蛋白质及其肽类等多种有机物质,萃取时在有机相与水相的界面处通常都会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乳化状界面膜区域。为了降低其界面膜强度,消除乳化现象,必须使用破乳剂。由于是在药物生产中使用,所以对破乳剂有更高的要求,如,破乳功能强,用量少,杂质及色素少,毒性低,不影响萃取收率和质量等。
例如,德国专利DE3729338A介绍了采用伯、仲、叔胺类或季铵盐作载体,醋酸酯作萃取剂分离提纯青霉素的萃取方法。
但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一种破乳剂是十五烷基溴化吡啶(PPB),属于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虽能完成上述青霉素生产中的破乳功能,但存在有较多的缺点
1、其性状为半固体,使用时必须加热溶解,操作不方便;
2,其毒性较大,且气味难闻,对工人健康不利;
3,其有效成分仅约60%,用量大(一般>2000ppm),成本高,且产生的乳化层较厚,不便于设备清洗和长周期生产;
4,杂质多,色素重,使用中带入溶媒的杂质和色素对产品质量有不利影响。
目前使用的另一种较成功的破乳剂是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胺,也属于季铵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破乳机理与PPB类似,被认为是通过中和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负电荷,消除其表面活性而达到破乳的。